哺乳期必知:七種藥物對寶寶的影響,你了解嗎?
在哺乳期間,母親的身體狀況直接影響到寶寶的健康。許多媽媽在餵奶期間可能會需要使用藥物來治療各種病症,但並非所有藥物都是安全的。本文將深入探討在哺乳期間應避免使用的藥物,並解釋其可能帶來的風險,幫助新手媽媽們在確保自身健康的同時,也保護寶寶的安全。
乳期用藥應忌哪些中藥
哺乳期的媽媽在選擇中藥時需謹慎,某些中藥雖然有助於滋陰養血和活血化瘀,但部分藥物卻可能對母乳及寶寶產生負面影響。首先,大黃是一種在產後常見的中藥,雖然它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,但卻會引起盆腔充血,使陰道出血增加。此外,大黃進入乳汁後,會使乳液變黃,寶寶攝入後可能會出現腹瀉等不適症狀。
除了大黃,還有一些中藥如炒麥芽、逍遙散及薄荷等,這些藥物可能會抑制母乳分泌,因此在哺乳期應當避免使用。中藥的成分繁多,媽媽們在服用中藥前最好諮詢專業的中醫師,確保選擇的藥物對自己和寶寶都是安全的。
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許多孕產婦都會選用補品來增強體質,但部分補品中可能含有對嬰兒不利的成分。在選擇任何補品時,建議媽媽們一定要仔細查閱成分標示,並諮詢醫生的建議。
妨礙母乳分泌的主要藥物有哪些
有些藥物會直接影響母乳的分泌,給寶寶的健康帶來風險。生物鹼代謝藥物是其中一類,這類藥物會抑制泌乳素的產生,導致母乳分泌量減少。這對哺乳期的媽媽來說,無疑是一個值得擔心的問題,因為母乳是寶寶最重要的營養來源。
此外,鎮靜藥如安定和巴比妥類藥物對寶寶的影響也不容小覷。這些藥物在媽媽體內蓄積後,容易通過乳汁進入寶寶的體內,造成寶寶的肝臟過載,並可能引發嗜睡和嗜睡等問題,影響寶寶的正常發展。
普通止痛藥也是媽媽們需要注意的類別,例如可卡因和安乃近等藥物,這些藥物會通過母乳分泌進入寶寶體內,對他們造成傷害。因此,媽媽們在需要使用止痛藥時,應選擇相對安全的替代品,如對乙醯氨基酚(撲熱息痛),這類藥物相對安全,對寶寶的影響較小。
哺乳期的媽媽應避免使用的其他藥物
除了以上提到的藥物,還有其他幾類藥物在哺乳期應該避免使用。首先,避孕藥中的成分可能會抑制泌乳,因此哺乳期媽媽應該在尋求避孕措施時,選擇不影響母乳分泌的方式。同樣,抗精神病藥物如苯巴比妥和苯妥黃鈉等,對嬰兒的健康也有潛在風險,可能導致寶寶的嗜睡等不適。
而抗腫瘤藥物在哺乳期應該完全禁止使用,因為這些藥物的副作用極大,可能會抑制嬰兒的免疫系統和骨髓功能,對寶寶的健康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。如果哺乳媽媽不幸患有癌症,必須停止哺乳,以免抗癌藥物通過乳汁影響寶寶健康。
另外,抗甲狀腺藥物如碘劑和硫氧嘧啶等,可能抑制寶寶的甲狀腺功能,造成發育問題;而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則可能導致寶寶的耳聾,特別是對於新生兒來說,這類藥物的使用需特別謹慎。
最後,四環素和氯黴素等藥物也應避免使用,因為它們會對寶寶的牙齒和骨骼發育造成不良影響。
總結
在哺乳期,媽媽們應格外注意所用藥物的安全性,避免對寶寶造成可能的傷害。選擇合適的藥物和治療方案至關重要,建議在使用任何藥物前,務必諮詢專業醫生的意見。在保護自己健康的同時,也不忘關照寶寶的發展。
未來,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,對於哺乳期藥物安全性研究也會越來越深入,希望每位媽媽都能在享受母乳餵養的同時,保持健康,給予寶寶最好的照顧。
如需進一步了解哺乳期用藥的相關知識,建議參考以下資源:超連結。


















